贫瘠之地,逆袭之路——探寻乡村振兴的奇迹
想象那些曾经荒芜的土地,如今却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。这就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奇迹。近年来,随着政策的扶持和农民的辛勤耕耘,许多贫瘠之地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,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地方,感受它们从贫瘠到富饶的蜕变之旅。
一、从“荒芜”到“绿洲”:产业振兴的引擎
在青海省,曾经有一片贫瘠的土地,如今却成为了高原特色种养业的“绿洲”。这里,农畜产品加工业、乡村乡土特色产业、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产业体系基本构建,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新进展。到2025年,青海省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,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,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,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。
天津市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也强调要推动产城融合、产村融合发展。通过建、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23万吨左右。肉、蛋、奶、鱼、菜、果等鲜活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继续提高。到2025年,天津农产品加工业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72%,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将达到2000万人次,休闲农业年综合营业收入将达到50亿元。
二、从“单一”到“多元”:产业融合的画卷
在重庆、江苏等地,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些地方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乡村产业稳步推进,重点推进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建设。例如,重庆市通过实施“百园千镇万村”工程,创建10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100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强镇、10000个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,促进县镇村联动发展。
江苏省则通过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工程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,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50个、示范企业600家。这些举措使得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,乡村产业创新力、竞争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。
三、从“落后”到“先进”:科技创新的助力
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以山东省为例,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》,通过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、绿色发展等六大行动,确保到2025年,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大突破;到2030年,全省半数以上的乡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。
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六大行动细化为17个工程,包括乡村产业平台构筑、乡村产业融合推进行动、乡村产业绿色发展行动、乡村产业创新驱动行动、乡村产业主体培育行动、乡村产业支撑保障行动。这些举措将推动山东省乡村产业体系更加完善,乡村产业创新力、竞争力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。
四、从“贫困”到“富裕”:农民增收的喜悦
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农民增收是关键。以湖南省新化县为例,这里的多花黄精产业曾经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、价格较低而陷入困境。湖南煌礼记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研发、加工、销售等一系列举措,成功打造了家乡黄精产业链,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。
湖南煌礼记每年招聘短期工人700人以上,长期工人200人以上,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增收。此外,公司还深入挖掘黄精补气、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、益肾等功效,守护传统中医中药养生理念,推出药食同源的深加工黄精产品,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。
五、从“困境”到“希望”:乡村振兴的曙光
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我们看到了无数像青海省、天津市、重庆市、江苏省、山东省、湖南省这样的地方,它们从贫瘠之地逆袭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。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,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勇于创新,就一定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。
如今,我国乡村振兴的曙光已经照亮了每一个角落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!